导航栏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理事单位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中国票据市场回顾与启示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7-01 11:37:27 阅读量:999+


01

中共建党百年的中国票据市场回顾

党的百年发展史,是光荣辉煌的发展史,是奠基立业的奋斗史!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金融业的票据市场也实现了从不规范到规范,从小到大,从单一到丰富,从区域到全国的发展格局,在服务实体经济,完善金融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百年党史回顾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开幕,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正式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发展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开始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忆往昔峥嵘岁月,在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斗志顽强拼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改变了近代以来备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坚定初心,矢志不渝,党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回首过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人民也定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百年票据史回顾

票据是一种古老的金融工具,具有千百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经济、金融与信用的发展不断进化演变,尤其是进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票据的内涵日趋丰富、功能作用日渐完善。

1.建党以来至土地革命时期的票据历史回顾

1927年,为活跃地区金融,帮助农民解决鞭炮运销问题,湖南浏阳县金刚镇成立农民协会,协会成立公有财产保管处,保管处接收镇上所有公有财产作为发行期票的保证,并通过店员协会用此期票收购农民的鞭炮,待鞭炮售出后再将期票兑现给农民。此种期票一方面可作为农民筹集资金的凭证,另一方面因为信誉好,可作为货币在相关地区使用,这是最早镇级的期票。南昌起义爆发后,党领导工农武装群众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等十多个革命根据地。部分根据地和解放区银行对票据业务有提及,例如1930年,闽西工农银行在其章程中将“买期票”列入其营业范围,1932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将贴现、再贴现、发行期票作为正常业务品种写进其章程,并从总行、分行到支行,单独设立一个“放款及贴现委员会”;1933年国家银行专门制定《贴现放款暂行规则》对贴现规则进行约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金融机构一般均会发行本票和期票以支持生产、助力革命根据地事业发展。1934年发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收买谷子的期票是目前所见的根据地发行的最早的期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由省级政府发行的期票,开创了政府发行期票的先河。然而,该时期票据流通范围限制在根据地之内,且多是为了满足对农产品的需求。

2.抗战时期的票据历史回顾

抗战时期,中央红军在陕北建立起西北苏维埃政权,陕北成为当时革命建设的核心,此时期革命根据地遍地开花。根据地银行还发布了关于票据贴现和买卖的规定,晋冀鲁豫边区也于1942年发行《管理外汇的暂行办法》对“外汇(包括汇票、期票、支票、存折等)”进行严格规定,对外汇票据的使用采取限制、登记和特许等措施,以同敌人争夺物资,保护根据地财富,稳定根据地物价。同年10月,山东根据地胶东区颁布《汇兑管理办法》对辖区内的汇票买卖进行规范和限制,要求各主要市镇以贸易机关及商会为中心建立汇票交易所,汇票买卖必须通过交易所进行。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条例(草案)》中提出边区银行有办理期票汇票等贴现的权利,贴现利率由边区银行决定,由业务处的营业科负责贴现。为支持生产、满足事业发展需要,根据地和解放区银行开始发行本票和期票。本票主要用于替代货币流通,1942—1946年间,陕甘宁边区银行分别发行了五百元、一万元和五万元面额的本票;1942起,北海银行也开始发行不同面额的本票以缓解货币紧缩和北币缺乏。1943年,冀南银行发布《关于发行本票问题的通令》对本票发行及相关事项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并要求在群众观念认识上进行深入普遍的宣传教育;本票主要在太行区的根据地、游击区、敌占区等一切冀钞市场发行,面额分为二百元、五百元、一千元三种,可与本币等值自由转让。1945年,江淮银行苏中第四支行也开始发行本票以调剂根据地金融、保护根据地物资。淮南银行也曾发行过一种本票,从留存下来的票据来看,该本票由存根和票据两部分构成,票据联上方写有“淮南银行本票”字样,中间骑缝处盖有公章,印有票据编号,并留有填写空白。较其他种类票据而言,抗战时期发行的本票数量最多,据统计,本票种类多达9种。为减少现款缺乏困难,减轻工商局收兑汇票完全用现金的麻烦,除签发本票外,山东革命根据地北海银行实现了用支票替代现金的办法。

3.解放战争时期的票据历史回顾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以汇票、本票为武器展开了对敌金融斗争,1946年2月,为了促进市场繁荣,华中一分区建立了黄桥市汇票交易所,主要介绍和调剂外汇汇票、买卖票据。同时,冀中地区在1946年5月到1947年8月的汇票经营模式以银行直接吞吐为主,9月以后开始转向为群众性经营。此时期根据地票据的发行是为缓解通货紧缩,以本票的流通代替通货,以间接增加货币发行量,稳定根据地的金融秩序。1946年6月,瑞华银行在其章程中明确将“贴现”作为其放款业务之一。1947年1月,苏中、苏北地区先后发行丰民贸易公司本票、淮海贸易公司本票、华中银行苏中办事处本票、华中银行本票等。为便利提款,减少点款之烦,1947年4月,晋察冀边区银行冀东支行颁布本票暂行办法,允许持本票至出票行提取现款。同年10月,华中银行苏中办事处公布本票发行办法,将本票面额规定为一千元、二千元和五千元三种,与华中币等值,可用以完粮纳税或至公营商店购物。次年1月,东北银行发行面额为五万元与十万元的本票,随着解放区的拓展,本票可流通区域进一步扩大。8月,晋冀鲁豫边区发布的华北解放区外汇管理暂行办法对外汇票据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1949年5月,华中银行也开始举办本票业务。此外,各根据地银行根据当地的战时需要,制订了不同的因地制宜的票据制度。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票据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开始重建金融体系。受新中国成立前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正常存放汇业务日益萎缩,信用对生产流通的依存和促进关系几乎消失殆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先行解放的一批大城市里,投机资本家凭借自身实力,囤积居奇,严重扰乱了物价稳定;私营企业开工不足,加剧了生产不景气之象。为了发挥国营经济平抑物价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集中资金力量,支持国营商业掌握粮食、纱布等主要物资,并通过折价贷款、信用贷款、质押贷款等方式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私营事业给予了必要的扶持,部分旧银行也采取票据承兑贴现和埠际押汇的方式提供信贷支持。上海物价涨跌不定,许多工厂负债累累,生产经营近乎停滞,迫切需求资金支持。由于私营行庄不敢轻易放款,中国人民银行于1949年12月起开始举办票据承兑业务,由借款厂商出票,国家银行承兑,向私营行庄贴现,帮助一批企业重获新生。

“一五”计划实施后,国家开始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再存在商业信用关系。由于缺乏商业信用环境,票据发展受到限制。

5.改革开放至《票据法》出台前的票据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开始活跃,商品流通下的支付结算工具匮乏成为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三角债”问题,商业汇票的支付结算功能重新被提及。1979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商业信用,人民银行批准部分企业签发商业汇票。1980年8月召开的人民银行分行行长座谈会同意有条件地开放包括票据在内的部分商业信用,批准上海先行先试。上海金融学会成立了“票据贴现研究会”,专门对票据相关问题进行研究。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试办了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及第一笔异地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即198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杨浦、黄浦区试办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10月,在徐汇区办事处和安徽天长县支行的合作下,试办第一笔跨省市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此后,更多地区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加入票据业务试点。1982年,人民银行将试点范围扩大至重庆、河北、武汉、沈阳等地。同年,中国人民银行还推行“三票一卡”,倡导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推动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随着中国人民银行试点范围的扩大,到1984年,全国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理了规模不等的票据承兑、贴现业务。

为推进票据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于1984年12月颁发《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决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然而此时的商业汇票仅允许向银行贴现,不许流通转让。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再贴现实行办法》,正式开始办理再贴现业务。鉴于“三角债”问题愈发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资金周转及企业正常生产经营,1986年,人民银行发布运用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清理欠款的通知,并在北京、上海等十个地区施行。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银行结算办法》,将商业汇票作为企业结算货款的工具加以推广,允许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推动了商业汇票市场的发展。1990年,国务院发文开启全国范围内的企业拖欠货款清理工作,此次拖欠清理秉持着“企业主动收款,银行协助清理,多方筹集资金,结合商业票据”的原则进行,进一步推动了票据的发展。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全国也出现了业务操作不熟练、不规范、不统一现象。199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颁发《关于加强商业汇票管理的通知》,力图规范票据的使用、承兑、贴现行为,对违规企业和银行进行处罚,这一举措使得票据市场发展步入低谷。直到1994年,商业信用票据化停滞不前的状况才有所改变,商业信用的票据化有了新的起色,票据市场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同年11月,人民银行下拨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优先办理特定行业和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再贴现业务,再贴现开始发挥货币政策作用。

6.《票据法》出台后至电子票据出台前的票据历史回顾

199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出台,历史性的改变了我国票据市场无法可依的局面。1997年颁布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在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对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票据主体、行为、权利、义务、违法处置等进行了规范。同年9月,《支付结算办法》颁布,从支付结算的角度出发,明确了票据当事人和关系人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了支付结算的纪律和责任。1998年3月,人民银行基本建立了以再贴现利率为基准,间接引导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的价格机制,并多次下调再贴现利率,进一步推动了票据业务的发展。同年6月发布的《商业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指出了银行办理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并首次开展银行票据业务专项检查。1999年9月,《关于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提出要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支持商业银行扩大票据业务,扩大再贴现对象和范围。随着一系列制度的出台,票据法律法规逐步确立,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涉足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转贴现业务开始出现,工商银行郑州分行华信支行率先以票据业务为专营方向,办理银票与商票的贴现与转贴现业务。区域票据平台逐步形成,到20世纪末,已基本形成以重庆、广州、郑州、南京等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2000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通过,从司法审判角度对票据保全、背书、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说明。

2000年以后,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外资银行开始加大票据业务拓展力度,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同年11月,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成立,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家银行票据专营机构,此后,中国农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票据营业部相继成立,票据市场从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经营和集约化管理。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承兑风险控制指标,承兑业务增长率同比大幅提升。2003年6月,“中国票据网”上线,解决了票据信息不畅的问题。2005年9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转贴现、再贴现不再审查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2005年开始,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相继推出了基于行内系统的电子票据产品;国内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动产质押、以票易票、商票保贴、委托代理票据贴现、买方付息票据贴现、应收账款票据化等特色票据产品;部分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票据保管、票据鉴定、票据查询和到期托收等整体票据服务,创新了票据产品与交易品种。

7.电子票据出台后至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前的票据历史回顾

200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大量拓展票据业务,票据市场快速增长,票据承兑量迅速增加,票据交易十分活跃,票据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等业务也应用而生。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正式建成运行,我国票据市场由此迈入电子化时代。在电子票据问世的同时,人民银行同时印发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给ECDS系统的运行及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伴随着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票据交易十分活跃,新产品及新的交易模式不断创新。2009-2011年,票据理财迅速发展,并延伸出票据信托业务。此时期,中国银监会连续下发多个监管文件规范银信合作业务,使得银信合作下的票据理财业务发展受到影响。2012年2月,中国银监会禁止信托公司与商业银行开展任何形式的票据资产受让业务,正式宣告票据信托模式结束。在规避监管的驱动下,票据的信贷属性逐渐弱化,资金属性日渐增强,票据市场开展买入返售业务,通过期限错配,提高利益水平,以“消规模”为特征的卖出回购业务出现,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等套利业务盛行,各商业银行为突破政策、资本、资金等约束,实现超额收益,不断创新产品和交易模式,为票据风险案件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同时,市场上的“票据掮客”或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或者利用自有资金,加持杠杆做投机业务等,进一步加剧了票据市场发展乱象。

2010年开始,监管部门对票据市场的管理逐渐趋严,除了对票据理财和票据信托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外,监管部门还对票据市场违规操作、同业操作、买入返售等业务中的违规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2014年4月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对同业业务进行了约束,促使同业业务回归流动性管理手段的本质。同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提出包括票据买入返售在内的同业业务要实行专营部门制改革。11月,《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控遏制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决定全面开展银行业专项检查,票据业务也是检查的重点之一。监管文件相继下发,中国银监会等监管机构也不断升级监管治理措施,对金融机构违规票据业务开出了天价罚单,以规范票据市场的经营范围。随着票据市场风险隐患的不断积累,2016年票据市场风险事件频发。同年4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 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对票据的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对同业业务管理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业务风险。

8.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后的票据发展回顾

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改变了票据市场割裂状态。票据市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票据市场透明度和风险防范水平得到了提升。票交所成立后相继出台了《票据交易管理办法》、《票据交易主协议》等制度,贯穿票据全生命周期,涵盖票据传统业务及创新业务,改善了票据市场交易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套利问题、票据真实性问题等;陆续推出了纸电票据融合、票据交易系统直连、线上票据清算等系统,为票据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买断式交易正式问世,再贴现业务无纸化、电子化顺利完成;推出意向询价、对话报价交易机制,为票据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基础的报价和交易平台;加强票据新规则及业务培训,改变了票据市场固有的交易思维及交易方式;成立会员制,引入非银机构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多元化票据市场参与主体。

为适应票据市场新变化,解决市场中的新难题,上海票交所和各参与主体积极创新。2018年1月,上线试运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实现数字票据的突破性进展。同年12,国内首条票据收益率曲线诞生,弥补了我国票据市场定价估值的空白;2019年12月,城商银票转贴现收益率曲线发布,有力支持了票据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透明、公平的价格参考。2018—2020年间,票交所针对性地“票付通”、“贴现通”、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票据市场流通效率,便利企业票据支付、融资需求;上线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推出账户主动管理服务,推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伪假票据风险。

这一阶段,市场参与主体也在加速提升自身能力,纷纷重新改造优化自身票据系统,实现和票交所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修订完善内部制度,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以适应票据市场新变化,加之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业务创新在民间纷纷展开。全市场的风险防控水平也由于系统建设的完善而得到大幅提升,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有所下降。市场应用、理论研究热情高涨,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市场建设效率空前、市场发展成效显著,票据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

百年党史经历了新民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各个时期,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和票据发展都是本着发展信用、服务经济的目标,在新民主义时期为农民农村、为对敌斗争、为发展金融,以公有财产作为保证发行期票,成立苏维埃国家银行允许办理票据业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恢复经济,支持集中统一的经济,举办票据承兑业务,助力企业重获新生;改革开放时期为发展市场经济,使用商业汇票清理“三角债”以解决货款拖欠问题,颁布《票据法》规范票据市场行为,出台电票解决纸票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风险较大等问题,成立上海票据交易所弥补我国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不足。所以票据在各个时期主要的特点都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不断优化票据市场制度、产品种类及业务流程,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提升实体触达的覆盖面,助力经济金融发展。


02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票据市场发展启示

票据因信用而生存,因支付而发生,因融资而发展,因创新而繁荣,因服务实体经济而发展空间无限。未来票据市场发展,应坚持票据服务实体经济,完善票据制度规则,加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票据信用环境提升,强化票据风险防控,立足票据市场创新发展,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推进票据市场应用研究。

(一)服务实体,发挥票据比较优势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票据市场的一个重要职能,百年来,票据市场在服务实体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本票、期票、支票等主要以对抗敌对势力,支持农业经济,支持生产,助力根据地事业发展,助力根据地经济金融发展为目的而发行。如1927年,湖南省浏阳县金刚镇发行的期票,1934年发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收买谷子的期票,抗战时期各根据地发行的本票、山东革命根据地发行的支票、晋冀鲁豫边区的“外汇”,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汇票、本票的发行等。

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持私营事业发展以维持国计民生,人民银行开始办理票据承兑业务。改革开放后,为解决企业“三角债”问题和发展商业信用,票据业务开始被恢复。票据的推出,不但厘清了企业间债务问题,还有力地支持了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此后,各类制度相继出台,规范了票据业务发展,推动了票据服务实体经济进程。电子商业汇票出台以来,各商业银行加速了票据创新步伐,强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后,票据创新大放异彩,瞄准企业发展痛点,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各类票据创新产品,进一步拓宽了票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经过百年发展,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票据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企业低成本融资渠道。2020年12月,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2.98%,比同期限LPR低87个基点,票据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明显。企业票据用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20年企业用票金额合计82.7万亿元,同比增长4.27%;用票企业数量为270.6万家,同比增长11.22%,增速可观。其中,中小微企业用票金额44.03万亿元,占比53.24%;用票家数近267万家,占比为98.7%。

相比于债券、股票、贷款、应收账款、信用证而言,票据具有准入门槛较低、安全便捷高效,法制基础良好、基础设施健全,功能作用丰富、满足多重需求的优势,尤其是电子商业汇票具有数据化签发、安全性高,电子化交易、透明高效,制度化保障、适用性广的特点,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强、更经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低成本和实体经济可获得性最强的金融工具,票据将继续在服务实体特别服务中小微及民营企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在推动双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票据在供应链使用场景中的天然优势,通过票据支持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产业发展,助力产业链升级与创新;应进一步推动票据触达实体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票据比较优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应深入发掘绿色票据功能作用,支持绿色实体、绿色产业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应有作用。

(二)建设制度,护航票据市场发展

票据制度建设与票据发展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发行了一系列票据制度来推动根据地票据事业发展。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贴现放款暂行规则》,冀南银行《关于发行本票问题的通令》等,都对相关票据业务进行了详细的规范,闽西工农银行、国家银行等甚至还将票据业务作为其正常营业范围写入章程。此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票据业务还处于萌芽状态,票据发行和买卖也多为适应战时特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党领导票据事业的开端,作为我国票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期票据事业的发展在支持根据地和解放区事业发展,进行对敌金融斗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新中国成立后,《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再贴现试行办法》《银行结算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相继出台,为我国票据的使用和《票据法》的出台奠定了基础。1995年《票据法》出台开启了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新篇章。随着《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出台,我国票据市场法制体系基本形成。也是在这一时期,央行再贴现制度逐步完善,再贴现开始发挥指挥棒作用。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随之颁发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及8个规范性的制度为推动我国电子商业汇票发展和流通提供了制度保障。面对着票据市场乱象频发,银保监会也发布了一些列制度规定,旨在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风险。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来,各项票据制度密集出台,为市场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可以说,票据市场经过百年的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丰富完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票据市场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票据法制建设滞后于票据市场发展;另一方面,票据制度要求的统一性,以及部分制度的合理性给票据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票据制度可以规范票据使用主体和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票据制度,只要在宏观上能够反映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在微观上能够方便票据使用、减少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纠纷,充分发挥票据的功能,就是科学的、先进的、合理的。未来票据市场的发展需要完善票据市场制度建设,在以下方面寻求突破:(1)承认票据无因性,试点融资性票据;(2)加速推动《票据法》修订,明确电子商业汇票、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等票据创新产品,以及票据衍生产品的法律地位;(3)完善票据市场协调监管制度;(4)调整信贷资产和风险资产的计提规则;(5)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推动建立票据评级、评估、担保机制;(6)实行票据经纪制度,建立规范化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三)务实基建,奠定票据市场基石

票据市场长久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民主主义时期成立的汇票交易所主要是为了通过汇票这一信用工具的使用来开展对敌金融斗争。1943年,山东根据地胶东东海地区汇票交易所成立,汇票交易所对辖区内的汇票买卖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和限制,要求买卖汇票必须经过交易所,且卖票者须先在交易所登记,由交易所根据行情详议价目,以防止操纵垄断,高抬票价。1946年成立的黄桥市汇票交易所延续了之前的做法,通过外汇汇票的调剂以及汇票买卖,便利进出口商人外汇划拨,起到促进进出贸易畅通,繁荣市场之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票据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莫过于ECDS系统上线和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系统)上线,带来了票据市场上革命性票据产品-电子商业汇票。伴随着央行2016年224号文的落地,电子票据很快成为了票据市场上的香饽饽,占据着票据市场97%以上的份额。ECDS系统的建成也将从根本上解决纸质商业汇票交易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风险较大等问题。作为票据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上海票交所的成立使得票据市场实现了统一的的票据交易中心、登记托管中心、清算结算中心、货币政策操作平台,改变了我国之前票据市场区域的、割裂的状态。上海票据交易所自成立以来,陆续开展了票据交易所客户端建设推广、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整合、纸电票据融合、票据交易系统直连、线上票据清算系统上线、贴现和再贴现功能上线、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试运行等大型重要基础项目,为票据市场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平台。为了加快票据市场创新步伐,助力中小微企业、供应链企业、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上海票据交易所完成了对“票付通”、“贴现通”、标准化票据等创新产品的配套系统开发,上线电子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系统,为票据市场的繁荣创造条件,为票据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也纷纷重新改造优化自身票据系统,实现和票交所的无缝对接。与此同时,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及财务公司票据平台、央企“企票通”平台加快推出,民间票据平台也朝着规范化、平台化方向发展。

未来,应持续加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与时俱进,推动票据系统优化升级;应推动长三角商业承兑汇票平台建设,在央企建立”企票通”基础上推动国企和地方政府商业信用票据平台建设,加速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进程,推动国际票据交易中心发展。

(四)信用提升,推动商业信用发展

票据业务的本质在于经营信用,良好的信用环境是票据市场发展的信用保障。各时期革命根据地贴现业务的发展,以及发行本票替代货币流通等均是票据信用的体现。1943年9月29号,冀南银行总行发布的《关于发行本票问题的通令》更是明文指出本票的发行可以培养与提高农村信用观念,发展票据信用事业。

1979年,我国金融界开始探索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结合,以银行信用引导商业信用。可以说此时期的票据产生于信用功能,是在解决“三角债”问题和发展商业信用的特殊背景下被再次被提出。票据的本质为根植于商品贸易活动中的商业信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四十余年的发展,票据已经成为集支付、结算、融资、投资、交易、调控、汇兑于一体的重要信用工具。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信用环境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无论是承兑信用业务还是贴现信用业务,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都远不及银行承兑汇票。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整体信用程度不是特别高,出于对于商票流转不能畅通,商票到期不能顺利兑付的担忧,市场对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接受意愿较低。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要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2021年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二代征信系统正式切换上线,为商业汇票发展提供了信用基础。随着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系统上线,票据市场对于票据的管理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推动票据信用发展,可以考虑推行评估与担保机制,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够提高票据尤其是商票的市场接受度,票据市场应该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组建票据信用评级机构,为承兑与贴现主体提供全方位、动态化的票据信用评级与追踪服务;完善票据担保机制,推动保险增信、担保增信等发展。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可以与信用等级高、产销关系稳定的供应链企业展开合作,为商票提供保兑、保贴、担保等服务,协助提升商票市场认可度;商业银行应该加速研究完善商业承兑汇票授信及贴现办法,推动商业票据信用发展。

(五)未雨绸缪,强化票据风险防控

风险是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只要经营票据业务,就必然存在风险。百年来,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为防范风险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933年国家银行《贴现放款暂行规则》中对贴现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于票据付款人为贴现人或者贴现人自开的票据不予以贴现,贴现需有保证人或缴纳一定的抵押品,担保贴现的保证人需负连带责任。1943年成立的山东根据地胶东东海地区的汇票交易所对购汇业务也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买汇必须有保人,保证在一定时期内运回必需品。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地区采取了加强出口商调查研究的方法来减免经营中出现的顶票①损失问题。

改革开放恢复票据业务以来,随着票据支付在支付结算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提高,部分票据风险案件有所抬头。为防范诈骗风险,商业银行开始重塑业务流程,设立专职岗位,实行双人交叉验票机制等,显著降低了风险发生的频率。进入21世纪后,部分商业银行违规承兑、保证金管理不规范,市场中伪假票据与融资性票据大量存在,违规票据中介深度介入票据业务,为票据市场风险案件埋下隐患。电子票据出台后,市场创新繁荣,一度出现了票据产品创新走在监管前面的现象。直至2016年票据市场风险案件全面爆发,票据参与主体开始冷静思考其发展模式,监管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法规建设等多个方面重塑市场。近年来,央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相继发布《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等通知,进一步加强商业汇票业务监管、规范票据业务办理流程。为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上海票据交易所未雨绸缪打造票据市场风险防范体系,大力推广电子商业汇票各项业务,提高电票业务占比,加强风险制度及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及时跟踪分析市场风险迹象,完善预防机制,优化交易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票据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电票占比显著提高,业务规则更加规范,票款对付结算、直通式处理、电子平台交易等提高了交易的透明性和安全性;场内二级市场交易压缩了不规范的票据中介活动空间;账户主动管理有效防范伪假票据风险;系统优化,科技赋能,票据市场风控水平进一步提高,恶性案件数量大为减少。

尽管如此,票据风险依然值得关注。对于电子商业汇票,需持续关注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在电子票据支付环节,ECDS系统并未要求采用DVP清算方式,在票款支付相分离的模式下,“打飞”、“背飞”风险依旧存在;对于银行承兑汇票,部分中小城商行承兑保证金存款占比过高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对于商业承兑汇票,部分企业过度签发带来的兑付风险应重点关注。随着票据市场不断发展,银行、财务公司、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也将参与到市场,监管主体的不统一,将造成不同机构办理相同业务的监管标准和政策尺度不同,不同监管主体和监管政策之间的不同步性可能导致票据业务存在制度障碍和政策壁垒,对票据市场的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未来,应进一步健全票据市场风险监测体系,加强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完善风险监测指标,强化监测结果运用。借助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金融科技手段进行票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优化风险监测模型,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风险应急处置体系,以期全面降低票据市场风险。

(六)立足创新,推进票据市场繁荣

票据市场发展历来不乏创新的身影。1945年5月,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北海银行颁布了《办理公营企业期票贴现办法》,通过票据交换及贴现业务的办理,便利公营企业资金周转,以达到推动和恢复生产之作用。北海银行办理公营企业票据交换和贴现业务的举措,是解放区金融工作者的一个创新之举。

1995年《票据法》的出台吸引了更多的参与主体,市场创新能力得到释放,在票据功能、定价机制和区域市场方面均取得了突破。随着票据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加快,票据业务竞争愈加激烈,为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金融机构开始开发票据新品种。中国票据网上线,招商银行“票据通”网上票据业务,工商银行“易保付”电子信用票据等电子票据产品相继推出。针对客户的实际情况,商业银行开始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票据服务模式和产品。票易票(票据拆分)、商票保贴、委托代理票据贴现、买方(协议)付息票据贴现、应收账款票据化等特色票据产品相继出现。伴随着票据市场的繁荣发展,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票据产品创新、票据业务创新等多个方面均有所突破。票据理财、票据资管业务逐渐兴起,票据交易不断创新,商业银行票据经营模式出现转型,市场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扩大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范围,允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机构直接参与票据市场交易。同时,十三五期间,票据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上海票据交易所上线试运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针对性地推出了“票付通”和“贴现通”产品,有效解决了企业票据流转和贴现难题;上线票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通过建立承兑人信用约束机制,促进票据市场信用环境改善;上线供应链票据平台,实现票据可等分化,为应收账款票据化发展提供新途径;推出标准化票据,打通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壁垒,拓宽了企业票据融资渠道。针对商业承兑汇票市场接受度不高的难点,51家央企联合成立票据互认平台“企票通”,通过央企信用聚合,推动应收应付双降,通过产业链信用传导,降低链条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商业银行线上极速贴现、票据池、区块链票据、绿色票据等创新产品相继上线,进一步拓宽了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

创新是票据市场活力之源、繁荣之本,未来票据市场发展,应通过制度创新,发挥票据前端承兑支付和融资流通功能,走支付便捷化,短贷、应收款票据化之路;依托科技创新,发挥后端交易投资功能,走类债券和类证券化之路;重视人才培养,为票据市场创新发展输送源动力。

(七)科技赋能,发挥票据业务潜能

科技包含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票据市场的科技应用可以分为传统科技和金融科技。1934年第一张由省级政府发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收买谷子的期票采用传统的竖排票据格式,从整体印制来看,该期票不仅包含了较为完整的票据信息,而且还充分考虑了票面设计,印刷精美。淮南银行曾发行一种本票,从留存下来的票据可以看出,它是采用手写钢板油印。票据的印制体现出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尤其是在根据地民众对期票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收买谷子的期票在票据内附上了详细的说明文字,这更体现出了票据印制者的智慧。

进入21世纪后,票据市场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票据内部管理系统的搭建,提升了票据业务的安全性和操作效率。“中国票据网”通过统一的电子服务系统形成覆盖全国的票据交易报价平台,改变了市场“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不畅的局面。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以行内系统为依托,推出电子票据产品,提高了商业银行票据创新的广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票据出现,部分金融机构也开始将电子化服务与差异化服务的策略相结合,拉开了“互联网+票据”的序幕。当前,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科技赋能票据市场的深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2017年1月3日,浙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上线并完成首单交易,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在银行核心业务区域的落地应用;2017年3月15日,赣州银行落地国内首单区块链票链业务;11月份,江苏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行票据贴现业务成功办理;2018年1月25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成功上线运行,构建了“链上确认,线下结算”的结算方式,探索了区块链系统与中心化系统链接的可能性。2020年上线的供应链票据平台通过科技赋能将票据嵌入供应链场景,实现票据等分化签发和流转,实现票据可拆分和组包支付,满足企业差异化、零碎化支付与融资需求。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发挥科技作用,完善票据系统建设。工商银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工银图灵”的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企业贴现意愿、企业关系图谱分析。“企票通”将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进行深度融合,依托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实现综合化金融服务;通过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促进央企商票安全高效流转。京东秒贴、同城票据网、深度票据网等平台加大金融科技运用力度,线上开展票据融资撮合业务。云链、欧冶、简单汇通过科技开展供应链票据业务。

在顺应金融科技潮流发展票据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票据市场科技应用的不足之处,未来票据市场发展应该完善票据科技制度、强化票据IT系统建设、推动票据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物联网等科技力量,为票据市场发展增添活力。

(八)强化研究,夯实票据发展基础

票据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我国承兑汇票及贴现业务便是一众专家学者在充分学习和借鉴英美等国票据发展的基础上而推出,包括一系列票据规章制度的制定都是在充分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发布。

1980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先行先试票据业务后,上海金融学会成立了“票据贴现研究会”,专门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票据业务应用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论证、研究。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发起成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票据研究会”,创设全国首个票据专业期刊-《票据研究》。除此之外,还通过举办票据融资业务培训班、巡回讲课等方式培养了一批票据业务骨干。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应用理论研究氛围愈发浓厚,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积极进行理论、实务研究,无论是票交所还是专业票据智库的研究成果都十分丰硕。票交所借助组织票据市场座谈会、中国票据市场高峰论坛、交易员沙龙等多层次研讨会,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组织内外部专家编写票据专著,开展形式多样的征文及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了票据业界的整体研究水平,票据市场应用研究体系初见雏形。近几年来,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上海市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江西省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等票据专业委员会,以及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中国票据研究中心、中国商票研究中心等票据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为票据市场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活跃了研究氛围,输出了研究成果,对票据市场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了应有作用。一些票据参与主体和服务机构也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普兰金融、果藤金融、常熟农商行、九江银行等机构也定期对票据市场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了票据业界的整体研究水平。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格局之际,票据市场发展充满了机遇,应继续推进票据应用理论水平再上新台阶,推动应用成果转化,为票据市场长期、稳健、创新、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智库支持。未来,期待发挥中国金融学会作用,加强票据市场宣传,强化中国票据市场理论研究;期待发挥高校作用,加强票据市场人才培养,为票据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期待票据市场繁荣发展,理论、制度、创新再上新台阶。



① 顶票:是指奸商利用银行技术的低下以及不了解出口商信用而进行各种投机活动。

商票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

底部导航栏
客服热线:400-882-9891
联系邮箱:office@shangpiaoquan.com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1栋A座1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