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理事单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绿色票据面临的问题!

来源:南方金融 发布时间:2020-11-23 14:53:18 阅读量:999+

  绿色票据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票据发展的主基调,但是我们必须认清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绿色票据面临的问题,并针对绿色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在已有绿色票据标准顶层设计的基础上。


  (一)绿色票据认证难度较大,成为业务发展中的瓶颈


  第一,现有绿色债券标准难以直接用于绿色票据的认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上海票据交易所系统再贴现模块上线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7〕216号)的规定,目前绿色票据的标准主要参照的是《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下称《绿色债券目录》)。《绿色债券目录》对债券发行主体和具体债项进行了界定,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但就票据而言,主体涉及到出票人、承兑人、贴现人等,大多为中小微企业,债项涉及到每轮背书人与被背书人的真实贸易背景,与绿色债券相比更为复杂,无论是票据主体还是贸易背景都不能与《绿色债券目录》中债券发行主体及债项完美匹配。


???_501364566_wx_??????????????.jpg


  第二,票据高频次的背书流转增加了绿色票据认证的难度。对绿色债券或绿色贷款的认证维度较为单一,基本以融资主体及债项为认证标准,一次融资只需要针对特定、少量对象进行认证。而票据由于流转速度快,背书环节多,可能存在多个参与主体、贸易背景的认证问题。在没有形成统一绿色票据标准时,参与主体和贸易背景的增多客观上加大了绿色票据的认证难度,同时也为票据的绿色风险防控提出更高要求。


  第三,绿色票据标准需要政策主管部门牵头实施,单靠商业银行自行确定难度较大。就目前绿色金融现有识别的标准来看,都是由主管部门先出台相关标准文件后,再相继开展业务。如银监发布的指导绿色信贷业务的《绿色信贷指引》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指导绿色债券业务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对现有标准进行了更新,成为了绿色金融识别标准最新的“百科全书”。绿色票据标准的设立需要建立在熟知现有“绿色标准” 的基础上,结合更为复杂的认证维度,逐一将绿色票据标准映射至现有标准的分类中,这除了需要了解票据业务知识、企业和项目的经营模式外,更多的是需要精通专业的环保知识、计量方法等,而商业银行在这些领域都是非专业的,难以自成体系地设计绿色票据识别标准。


  除此之外,对于建立绿色票据认证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包括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流程等方面的明确,都需要政策主管部门牵头明确,以保证绿色票据在认证环节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否则监管部门将难以辨别绿色票据的认证是否准确,控制“漂绿”风险。


  (二)银行管理和经营模式分散,不利于绿色票据业务推广


  第一,分散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票据业务割裂,不利于绿色票据业务发展。目前,大多数银行根据票据的信贷和资金属性将票据业务流程人为截断,承兑、质押、贴现环节属于传统信贷业务,多属公司业务条线管理;转贴现、再贴现环节属于资金业务,多属金融市场业务条线管理。分散的管理会割裂票据的信贷属性和资金属性,带来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各管理部门只能被动开展票据业务,无法主动运营票据资产,除为满足考核要求外,难以调动各部门开展绿色票据业务的积极性,在利润分配方面也存在多头“打架”的情况;二是不利于央行货币政策传导,使得绿色票据业务难获优惠政策,开展困难。一般来说,央行的货币政策通过再贴现和银行间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进行传导,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再贴现割裂开后,难以通过转贴现、再贴现来精准传导央行的货币政策,单独依靠绿色票据贴现业务难以通过政策性优惠支撑绿色票据业务持续发展。


  第二,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下沉,影响绿色票据业务推广效率和效果。一是绿色票据的认证难,分支机构的经办素质层次不齐,容易判断错误。绿色票据由于参与主体和贸易背景众多,本身的认证就存在困难,而现有认证标准也会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绿色票据的经办人员分布范围广,人为判断不仅操作难度大,更容易出现错误认证的情况。二是容易出现“漂绿”的风险。各分支机构的客户经理有可能会为了完成业绩指标而存在故意“标绿”的行为,成为“漂绿”风险的隐患。三是在绿色票据申请再贴现环节,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存在对绿色票据政策解读不一、对政策把握存在差异的情况,增加了认证环节的风险。因此,在操作层面上,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绿色票据是发展绿色票据业务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三,在绿色票据领域的金融科技力量不足导致识别难度大。由于绿色票据的认证需要细致到贸易背景中合同的具体内容,而现有银行的系统中,一方面绿色票据中有关绿色属性识别的信息字段缺失,导致行内没有对绿色信息进行归集的数据库,难以完成对绿色票据的认证、筛选等工作。另一方面在实际交易中合同内容多以影像的形式上传,难以抓取合同中用于绿色认证的关键信息。


  若绿色票据业务的认证依靠分散式人工录入并人工辨别的方式进行,那么认证速度及准确度都将受到影响。信息系统的不完善,还会给监管部门及被监管单位带来麻烦。当监管部门要对绿色票据业务进行常规检查时,字段、信息的缺失在造成监管困难的同时,对于被检查单位也将带来繁重的工作量。


  以上就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绿色票据面临的问题”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全面认识;更多票据相关资讯及知识,欢迎关注商票圈票据学院。


底部导航栏
客服热线:400-882-9891
联系邮箱:office@shangpiaoquan.com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1栋A座14楼